早期断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母猪的有效利用率,是提高瘦肉型种猪繁殖率的重要环节。具体操作如下:一是产后必须保证每头仔猪在2小时内全部吃上初乳;二是根据仔猪强弱大小、生产先后顺序固定乳头,使弱前强后,保证窝发育均匀;三是保证7天内调教认料。将乳猪料拌成稀糊状,抹其嘴上,强化其嗅觉、感觉,一般情况下3~5天即可认料,7天即可自行采食;四是用高档乳猪料,保证营养充足,减少应激;五是做好保健。即在3、7、21天进行三针保健,适时补铁、补硒、补水,并定期消毒、搞好防疫,减少疾病;六是控制好温度,绝对避免温度忽高忽低,使仔猪处于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第一至三天32℃,第四天30℃,第五至七天28℃,第二至四周25℃,第五至六周20℃;七是原圈饲养减少应激。即断奶后将母猪赶离,一周后仔猪方可转圈;八是母猪产后清宫。首先注射2支缩宫素,促使恶露尽快排出,然后向子宫灌注青链霉素生理盐水,以进一步清除子宫恶露并防止继发感染,降低子宫炎发病率。以上八条综合措施保证仔猪断奶由35天提前到21天,每头母猪由年提供断奶仔猪14头上升为18头,提高母猪生产力28.6%。
三、完善管理
1.妊娠母猪的产前管理
科学控制母猪的产前体重,使之既不可过肥也不可过瘦。在母猪怀孕后期(产前1个月)增加能量饲料或加喂一定脂肪,这样可以提高母猪初乳与常乳的乳脂率,又能增加胎儿体内能量贮存,为日后仔猪成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产前l周内给母猪注射含硒制剂,仔猪缺硒等微量元素严重影响其成活率。产前1个月左右和产前半个月左右分别注射相应疫苗(如红、黄痢等,连续产仔的母猪只在产前半个月左右注射一次即可),这样可有效预防该疾病发生,提高仔猪成活率。
2. 新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新生仔猪怕冷怕踩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在母猪分娩栏内设置小保温间开始时需人工引导,以后仔猪吃毕奶后会自动寻找热源,这样可将母仔分开,避免母猪踩压,减少仔猪死亡。
由于猪乳中缺少造血元素对新生仔猪补铁是非常重要的。缺铁的仔猪常表现贫血症状,生长慢,诱食困难,易并发白痢、肺炎。可在仔猪2~3日龄注射含铁制剂。 预防仔猪疾病,及时注射仔猪疫苗。于生后12 h给仔猪肌注6甲氧磺胺嘧啶l mL或用注射器往仔猪口腔注入2 mL,能预防黄、白痢疾;于生后36 h给猪肌注铁钴液2 mL,防止贫血;于生后48 h给仔猪肌注0.1%亚硒酸钠1 mL和维生素E l mL,能控制白血病和水肿病的发生。
总之,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要尽可能采取一些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综合措施,让母猪多产仔,产好仔,最大程度地减少死亡,将仔猪死亡控制在最低限度内,才能将仔猪的成活率保持在最高水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