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养猪生产处在原始农业生产的状态下,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不明显的,但当养猪生产发展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阶段时,科学技术就会发挥出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21世纪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养猪技术也随之发生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变化。由于人类物资文明的发展,对健康、长寿越来越重视,因而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畜牧业的角度来讲,高品质的动物食品不仅各项营养指标必须保证,更重要的必须做到无毒、无害、无污染,或者将它们降到最低限度。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国兴起“生态养猪”,正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下,立足环境保护,重视人类健康的一项综合性成就。要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下几个体系:
(1)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管理体系。要从事生态养猪,并保证其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切实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体系。否则,生态养猪就无法实施,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只将是一句空话。
(2)建立和完善猪的繁育体系、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种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优劣,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种猪的选育入手,建立和完善猪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优良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为最终生产出市场畅销的优质猪肉提供优良的种源。
(3)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饲料品质的优劣、配制的好坏和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和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为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饲料。
(4)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猪群饲养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对猪群实施科学的的饲养管理,保证猪群发挥最大生长潜力,确保生态养猪获得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5)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卫生防疫工作的好坏是生态养猪成败的关键。因此,从事生态养猪,卫生防疫显得格外重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无病,确保生产出的猪肉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
(6)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粪污处理利用、推进生态猪场建设。猪群的排泄物是猪场周边地区环境的最大污染源,周边地区环境的污染,对猪场直接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生态养猪首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加强粪污处理和利用,从而实现生态养猪的良性循环,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养猪污染的防治原则。无论集约化或小规模养猪生产,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对养猪污染的防治原则上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减少养猪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合理选择猪场建设场址、合理规划和绿化场地,提倡干清粪工艺,加强卫生防疫原则。
(2)对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采用干湿分离,发酵处理,生态还田的处理方案。
(3)将猪场粪便、污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处理和开发利用,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决定处理工艺和方法。
5.强化食品安全、改善产品品质、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在加入WTO后,我国养猪业因产品品质问题而面临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也将决定每个生产猪场的兴衰存亡。我国已经颁布或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畜产品质量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尽管有的法规和标准还有待修订、完善并与国际接轨,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猪肉及其产品品质问题,就必须严格贯彻实施这些现行的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和强化监管体系建设。
(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检验、检疫监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
(2)推广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猪场饲养管理、环境治理和卫生防疫。
(3)加强对加工包装、储运及销售的管理,严打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
(4)合理进行猪场建设和改造、改善猪场环境。猪场环境好坏取决于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疫等,它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必须因地制宜、考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从以上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