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蛋鸡生产性能的措施
1 选购品种
当前蛋鸡的品种较多,如海兰、罗曼、依莎、海赛克斯、黄金褐、迪卡等。这些品种在相应的饲养管理条件下,都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但由于我国气候、环境和饲养条件各地差异较大,不同品种在各地区表现各异。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选择当地饲养量大、生产表现良好的鸡种,不可求新求异。其次应当选购有一定饲养规模、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疾病净化比较好的种鸡场的鸡苗,不可贪求便宜,购买条件差的种鸡场鸡苗。
2 创造理想的环境条件
环境控制先进的场舍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蛋鸡的生产潜能的重要保障。有资料表明:养鸡场绿化可使恶臭强度降低50%,有害气体减少25%,尘粒减少35%~67%,空气中细菌减少22%~79%,噪音强度减少25%。鸡舍内外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鸡场的大环境直接影响着鸡舍的小环境。鸡舍小环境的控制通常包括通风换气、调温、调节光照、消除噪音、控制应激等。通风换气方式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混合通风3种。采用自然通风时鸡舍跨度宜小不宜大,以6~7m为宜,最大不超过8m。温度调节包括保温与降温两方面。鸡舍可利用太阳光照或人工升温来保持鸡舍适宜的温度。湿帘-风机启动后,可使鸡舍温度下降3~6℃。突发性的噪音可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软壳蛋和薄壳蛋增多。产蛋量开始下降到恢复大约需要20~30d。因此,应远离噪音区。 3 观察产蛋情况
正常蛋壳表面光亮,颜色均匀,致密匀整,符合品种特征,若蛋壳变薄或变软,破损严重,应检查日粮是否缺钙和维生素D,钙磷比例是否平衡,调查鸡群是否受过惊吓。若蛋大小不一,着色不均,畸形蛋增多,多由饲料品质不良、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禽脑脊髓炎等所致。开产后蛋重应稳步增加,到35周龄后蛋重基本稳定,若蛋重增加缓慢或降低,而采食量、产蛋数等方面基本正常,可能与开产过早或日粮蛋白质不足有关。产蛋率下降幅度较大,且连续数天,其管理因素主要有接种疫苗或防病驱虫时粗暴抓鸡,用药不当,陌生人突然闯入鸡舍,使鸡群受到惊吓,换料过猛或连续几天喂料不足,日粮成分和质量发生显著改变。
4 加强蛋鸡场的疫病防治 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适用的免疫程序。蛋鸡场一般进行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痘和产蛋下降综合症的免疫。执行免疫程序时,要注意疫苗的选择、保存和接种方式。控制人流是减少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粪便和病死鸡是传播疫病的不良因子,死鸡应做到深埋或无害化处理,靠近鸡舍的地方决不要堆放鸡粪。做好日常卫生和定期消毒工作,尤其是出鸡清粪后一定要彻底清洗,认真消毒。带鸡消毒是生产中常用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5 及时科学地淘汰低产蛋鸡
所谓低产蛋鸡一般是指病鸡、弱鸡、有伤残的鸡,多数产蛋率较低。对于低产蛋鸡应进行及时科学的淘汰。科学地淘汰低产鸡,需要及时的发现低产鸡。发现低产鸡的方法有多种:一是看伏窝:多数蛋鸡在每天光照开始后5~11小时产蛋,在16∶00~17∶00检查蛋鸡产蛋情况,发现伏窝鸡单独饲养,如连续3d不产蛋,即可淘汰。二是看腹部:产蛋鸡腹部松软适宜,对腹部膨大,行走不便腹部收缩狭窄的蛋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淘汰。三是看羽毛,摸耻骨:有些不产蛋鸡羽毛特别整齐光亮,体型如公鸡。耻骨间距不足1.5指,耻骨与龙骨间距离不到2指,这种情况均属不产蛋鸡,应予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