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
《饲料用玉米》国家标准(GB/T17890-2008)以容重、不完善粒总量分为三级(见表),同时以粗蛋白质、水分、杂质、色泽、气味为质量控制指标,其中,粗蛋白质以干物质为基础;容重是指每升中的克数;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杂质指能通过直径3.0 mm圆孔筛的物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及玉米以外的物质。
《饲料用玉米》(GB/T17890-2008)要求:色泽、气味正常;水分含量≤ 14.0%杂质含量≤ 1.0%:生霉粒≤ 2%;粗蛋白质≥ 8%;一级饲料用玉米的脂肪酸值(KOH)£ 60mg/100g。
分析项目/级别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容重(g/L) |
≥ 710 |
≥ 685 |
≥ 660 |
不完善粒总量(%) |
≤ 5.0 |
≤ 6.5 |
≤ 8.0 |
二、 水分含量高影响玉米营养价值
随着玉米水分的提高,玉米的粗蛋白质含量、猪消化能浓度不断下降,不难推断氨基酸水平及其他营养素含量也会随着水分的增加而被稀释(见下表)。
水分(%)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粗蛋白质(%) |
8.0 |
7.72 |
7.54 |
7.35 |
7.16 |
7.00 |
6.79 |
6.61 |
消化能(Mcal/kg) |
3.40 |
3.32 |
3.26 |
3.17 |
3.08 |
2.99 |
2.95 |
2.85 |
因此配制猪全价配合日粮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由于玉米水分含量过高对日粮营养浓度的稀释作用,有必要对常规使用的推荐配方进行调整,否则会导致猪采食的养分不足,影响饲养效果。
三、 玉米水分高容易引起霉变
玉米水分含量高容易引起玉米霉变。玉米在生长、种植、收获或储存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被霉菌污染,只要有适宜的水分和温度,就会引起大面积的霉变,从而产生各种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常见的有伏马毒素、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和T-2毒素。一方面霉变导致饲料的感官性质恶化,如具有刺激气味、酸臭味道、异常颜色、结块等,导致适口性变差;另一方面这些毒素会引起动物一些器官实质性病变,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甚至出现腹泻、体重减轻,生长发育缓慢,产生免疫抑制或发生繁殖功能障碍。
据报道,玉米样品受到呕吐毒素污染的情况最为严重,受到严重污染的比例高达92%;其次是伏马毒素,其中度和严重污染率分别高达44%、19%;玉米赤霉烯酮的中度和严重污染率分别高达41%、42%。当然,玉米也一定程度受到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T一2毒素的污染。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