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附红细胞体病
本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又名红细胞孢子虫寄生于红细胞和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本病多发生于夏季雨后湿度大时,猪虱、蚤等吸血节肢动物可以起到传播作用,此外,污染的针头、手术器械、交配等也可传播。有人提出哺乳仔猪感染发病是由母猪子宫传染所致。生产中多见于饲养密度大的猪场,特别是1月龄断奶时期受应激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
(2)临诊特征
①仔猪,小于5日龄的主要症状是皮肤苍白和黄疸,1周龄后多可自愈;
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最初表现贫血,后出现黄疸症状,生长发充不良,成为僵猪;有些病猪高热稽留,全身皮肤发红,或是耳、腹下、四肢先发红后出现紫斑,数天内死亡。
②母猪,往往在应激条件一发生急性感染,体温达10~41.7度,高热稽留数天,厌食;慢性感染时,猪群中部分母猪出现衰弱、苍白及黄疸症状,其中部分猪只不发性或屡配不孕。
(3)剖检病变
主要是贫血与黄疸。全身性黄疸,皮肤及粘膜苍白,血液稀薄。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充满浓明胶样胆汁。脾肿大变软。有时淋巴结水肿、胸腔、腹腔及心包囊积液。
(4)实验室诊断
①从发高烧病猪耳静脉采血涂片,用瑞士或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油镜下检查有无虫体,如在细胞内发现圆球形的小体,大小为0.8~1.0微来即是之。
②对于隐性感染猪,可用间接血球集试验(IHA)作出诊断。
防治方法
(1)新胂凡纳明10~15毫克/公斤体重,溶于生理盐水注射液内,立即静脉注射。3天注射一次,一般用1~3次即可见效。
(2)对氨基苯砷酸180克/吨饲料,对病猪群连用1周,以后改为半量,连用1个月。
(3)土霉素粉针7~15毫克/公斤体重,加入5%葡萄注射液内溶解,制成0.5%以下的注射液,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也可用注射用盐酸土霉素溶媒制成5%注射液,肌肉注射,达到治疗作用。另外,为了预防作用,可用土霉素600克/吨饲料,连续饲喂。
(4)应用铁制剂等对症治疗。
4、小袋虫病
本病是由小袋纤毛虫寄生于猪结肠上皮细胞内所起的一种原虫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多见于仔猪,以结肠炎为特征症状。
诊断要点
(1)主要发生于仔猪,尤其是断奶不久的仔猪,特别是在沙门氏菌引起肠炎、发生肠病变,或由于其它因素的作用而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即造成溃疡性结肠炎,使病情加剧,出现拉血痢等肠炎中毒性症状,多呈急性突然发病,可于2~3天内引起死亡。
(2)主要症状为腹泻,有不同程度的拉稀,粪便先为半稀、后水泻,带有粘膜碎片和血液。一般无体温升高反应,但后期病猪极度消瘦。
(3)取少量新鲜粪便涂布于载玻片上,加一滴生理盐水覆以盖玻片,在显微镜下可发现活动期的虫体或包囊。滋养体(活动期虫体)呈卵圆形或梨形,大小为30~150*25~120微米,呈灰绿色,周身有纤毛,前端有胞口。包囊呈圆形,直径为45~65微米,无运动性,内有胞核和伸缩胞。
防治方法
(1) 搞好猪舍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猪粪并堆积发酵。防止饮水、食物和饲料受到污染。
(2) 及时隔离病猪,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①卡巴胂每天每头猪用0.25~0.5克,分2次内服,连用10天。
②二甲硝咪唑30毫克/公斤体重,一天的口服量;也可按300~600毫克/公斤饲料,拌料内服,连用10天。
③甲硝哒唑(灭滴灵)40~60毫克/公斤体重,一天的口服量,连用3~5天。
④碘牛奶,即是牛奶1000毫升,加入复方碘溶液(碘片5克、碘化钾10克,水100升)100毫升,混入饮水中给予。
⑤可试用呋喃唑酮、黄连素等伴料防治。
5、球虫病
本病是由猪的艾美耳球虫和等孢球虫寄生于猪肠上皮细胞引起的一种原虫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
只见于仔猪,常发生于7~21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可达50%~75%,一般情况下死亡率不高,但有时可达75%,尤其在温暖潮湿季节严重。成年猪为带虫者,是传播本病的源泉,多呈良性经过。
(2)临诊特征
常见食欲不振,腹泻、消瘦,一般持续4~6天,粪便呈液状或糊状,呈黄白色,偶而可见血便。重病的可因脱水而死亡。(3)剖检病变
主要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炎症。
(4)粪便检查
可直接刮取空肠和回肠的粘膜,制成抹片染色;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球虫卵囊,在显微镜下,前者还能找到大量内生发育阶段的虫体(裂殖子、裂殖体和配子体)即可确诊。
防治方法
(1)清除环境中的球虫卵囊和避免卵囊污染猪舍是防制本病的关键。由于一般的消毒药不能杀死卵囊,所以选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熏蒸法消毒;或过氧乙酸喷雾法、加热火焰法毒,效果好,对卵囊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2)母猪在分娩前1周和产后的哺乳期给予氨丙啉,剂量为25~65毫克/公斤体重,拌料或混饮喂服,连用3~5天;也可按此剂量给病仔猪防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