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和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哺乳仔猪的急性腹泻性疾病,在环境条件差和卫生不好的猪场多发。初产和二产的母猪所产仔猪多发,高胎次母猪所产仔猪发病率低。仔猪黄痢也称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生后7日龄内发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小时发病者。仔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10~21日龄发病。引起此两种病的病原微生物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出现较高的死亡率(仔猪黄痢)和容易形成僵猪(仔猪黄痢和白痢)。
防治措施:
1、环境消毒与母体消毒相结合
在母猪进产房前将产房彻底清洗、消毒。进产房前将母猪用0.1%的新洁尔灭、0.1%的高锰酸钾进行全面清洗和消毒,会阴部和乳房是重中之重,然后用温清水洗净。分娩当天再对乳头和会阴部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消毒前将每个乳头挤出3~5滴乳汁,用盆接好、弃掉。
2、妊娠母猪的免疫接种
在产前42天和14天分别给怀孕母猪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以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移行到母乳中,借以保护仔猪。最好选择大肠杆菌基因工程四价苗,因为二价苗和三价苗缺少黏附因子,效果远不如四价苗。
粪便返饲:用发病仔猪的粪便饲喂怀孕后期的母猪,重点饲喂一、二胎的怀孕母猪。此法是中小规模猪场预防仔猪黄白痢的一个既方便、经济又适用的好办法。
3、在母猪饲料里加药
在母猪产前3天和产后3天给母猪饲料里加入广谱抗菌药,如氟特、别克等。
4、母猪产后注射
在母猪产后马上注射一针长效的土霉素制剂,如百克米先、得米先等。
5、母猪分娩时的处理
在母猪分娩过程中产出第二个仔猪后,进行静脉补液。在补液第一瓶500毫升的糖盐水中加入维生素B族针剂20—30毫升,目的是以此来增进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预防母猪的产后不食和促进母猪的代谢;第二瓶500毫升的糖盐水中加入广谱抗菌药,如盐酸土霉素、盐酸四环素或先锋霉素等,预防母猪的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乳房炎;在第三瓶的100毫升糖盐水中加入40单位的催产素,借以缩短产程、加快产后胎衣及附属物的排除并促进提早放乳。这样,就减少了母猪产后不食和减少了子宫内膜炎、阴道炎和乳房炎的发病率,使仔猪患黄白痢的机会减少。
6、早吃初乳、吃足初乳
母猪的初乳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对于提高胃内酸性环境,刺激肠道蠕动,抑制有害菌生长,提高仔猪的抗病力大有帮助。及时吃到初乳、吃足初乳可使仔猪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大大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
7、给新生仔猪内服药物
仔猪黄痢严重时,出生后立即灌服肠白金、氟苯尼考口服液、宝康素、硫酸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每天两次,连用三天。每次灌服1毫升。也可以灌服微生态制剂,如益畜饮、EM菌等。仔猪白痢严重时,在生后7~10日龄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
8、尽可能提高仔猪的环境温度、降低湿度
无论冬夏都要设置保温箱,保温箱的底部铺上电热板,上面用红外线灯泡照射取暖并防止有贼风侵袭。可准备250瓦、150瓦、100瓦三种型号,以备不同阶段使用。新生仔猪需要32~33℃的高温,以后每周降2~3℃。温度过低是诱发大肠杆菌病的主要原因。产房严禁湿度过大,一般不要用水冲洗产房,湿度过大对仔猪生长不利,同时也会促进细菌的繁殖。应该为仔猪提供干燥、温暖、卫生、舒适的生存环境。
9、及时做好补铁、补硒工作
仔猪出生后3日龄时补铁1.5毫升,补硒1.5毫升。铁和硒的缺乏也是仔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诱因。
10、 实行三针保健计划
在仔猪出生后3天、7天、21天,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如百克米先、得米先等0.5、1.0、1.5毫升,会减少大肠杆菌病的发病率。
11、提高产床高度
产房内不同高度的空间其温度是大不一样的,离地面越低温度越低,湿度越大,越容易受贼风侵袭。提高生产实际调查,将母猪产床的高度由20厘米提高到45厘米,仔猪大肠杆菌的发病率减少5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