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症状 1、发情障碍 母在繁殖年龄内数月不发情或发情周期紊乱,如到了配种年龄的后备母不发情,断奶后母较长时期不发情。 2、妊娠障碍母屡配不孕,或妊娠母发生流产、死胎、产仔不足和木乃伊胎 母流产前多无临床表现,少数有短时体温升高、食欲消失等症状,但能很快恢复。发生死胎的母妊娠期正常或推迟,产前胎动减弱或无胎动,产仔过程中同时出现活仔和死仔,或全部是死仔,一般分娩较顺利。有的母在妊娠期,部分胚胎在早期被感染死亡后被母体吸收,致使产仔数减少,一般产仔数在5头以下。 3、泌乳障碍 母患了无乳综合症,母在分娩时或分娩后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乳房肿大发硬,挤不出乳汁,拒乳等症状。 4、公繁殖障碍 一般表现为性欲降低,精液量减少,精液品质变差或死精,生殖器官炎症。 5、仔成活障碍 母产下的仔部分或全部生活力低下,不吃奶或拱奶无力,震颤或站立不稳,哀鸣,有的腹泻,体温正常或稍低,常于出生后1~3天死亡。
三、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制措施 1、强化的科学饲养和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养生产的关键,不仅能提高的生产力,而且有利于防止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饲养工作做得好,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了解群现状,进行合理组群,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同时给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的繁殖率。 2、严格的隔离和消毒 场须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及粪便管理区彻底隔离,严禁非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饲养员不得相互串舍,各栋舍的工具不得串舍使用。新引进的种,须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无病并经防疫注射后才能转入生产区。 3、防疫制度 首先应对本地区或本场的群进行血清学调查,了解当地疫病的感染情况,针对性地制定出免疫程序,在群免疫后10~14天,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其次强化对传染病的检疫,严格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对于健康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及生物制品。 4、药物防治 由于母繁殖障碍综合征的病因复杂,故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合理用药,联合配伍使用,以迅速抵制疾病的蔓延和利于患畜的康复,具体用药方案如下:
第一、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繁殖障碍 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繁殖障碍,应抑杀病原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为主,同时要诱导患畜能及时发情。 (1)由于本类疫病目前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故免疫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那些尚未感染的群应紧急免疫相关,同时也要配合中药以缓急免疫所出现的一切应激现象,增强免疫效果。 (2)对于某些疫病可使用高免血清如抗瘟血清、抗伪狂犬血清等,及时抑制疾病的发展,同时配合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干扰素、聚肌胞等,使患畜得以快速康复。 (3)对于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疾病应使用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如强效阿莫西林、头孢噻呋钠等进行治疗,大群以混饲形式给药,个别注射。 (4)用一些抗菌性能强而广的药物以及提高机体免疫的药物,以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机体的抗病性能。如替可康(替米考星预混剂)、利高霉素等。 (5)在治疗期间,要多给患病机体创造一些利康复的环境条件,同时做好消毒工作,阻断疾病的传播,并定期地驱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