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病理变化
最显著的变化是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及颌下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达10倍,切而硬度增大,可见均匀的白色、褐色。集合淋巴结肿大,发生细菌二重感染的,淋巴结可见炎症和化脓变化,使病变复炸。所有病例几乎年都能看到肺蒌缩不全,重量和硬度增加,部分病例有尖叶固质化和致病的病灶。自然感染病例中约半数猪在胃无腺部形成溃疡,少数病例还见到皮肤出血和坏死,肾衰竭,纤维素多发性浆膜炎。
六. 诊断
关于此病的诊断,必须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的病原或血清学检测等相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临床症状只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依据而已。
七. 规模化猪场的临床控制措施
1. 对于没有发病的猪场采取措施 做好免疫,消毒和保健工作,倡导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把应激降到最低。
2. 对于发病的猪场的措施
一是在小猪饲料和饮水里添加药物。如强力霉素200克+扑热息痛100克+葡萄糖5000克,将这些水伴料或者是饮水;二是使用长效强力霉素针剂,在仔猪出生后3,7,21天分别注射0.5毫升;使用头孢噻呋针剂,28,35,42日龄各注射1针,每头0.2-0.3毫升;三是调整免疫程序,发病期间,可以将五号病苗推迟到70日龄注射,但应在母猪产前四周注射以保证仔猪有较高的母原抗体;四是自家组织苗注射,母猪可以在产前四周注射3毫升,仔猪在10-14日注射1.5毫升,20日龄左右2毫升;五是血清防治,可在血清中加入抗生素于断奶前3天注射3毫升,病猪可以腹腔注射6-8毫升。
尽管该病有许多治疗措施,但是有效的不多,学界有称该病为猪的“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路子任重道远。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猪群的应激因素,早发现和有效的隔离,及早采取响应的生物安全措施,尽可能控制此病的横向传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