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性疾病一般由单一或多种治病因素共同引起,是导致机体免疫系统损伤,免疫功能降低的多种传染病和非传染性因素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一. 引起猪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 1. 病原微生物因素。 目前已经证实可造成免疫抑制的病毒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流感病毒(SIV),猪瘟病毒(HCV),猪伪狂犬病毒(PRV)等,细菌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其他病原微生物如支原体,附红体等。这些病原微生物都能够侵入机体的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或者是侵入机体的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 2. 营养因素,不如营养更不上市使得某些免疫器官发育不全。 3. 应激因素 4. 化学物质及药物 目前已经证实,某些重金属,如铅,铬,汞等可损伤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而引起免疫抑制。 5. 霉菌素毒。近年来对于霉菌素毒的致病性认识越加深刻,已经确定它可以造成免疫抑制。 6. 免疫接种因素 二.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措施 1. 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什么是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呢?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就是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总体包括:环境、猪群的健康、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等几个方面。这些其实也就是有效控制猪病的措施。 2.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体系 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猪群的应激因素 4. 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 5. 合理应用药物进行疾病的防治 6. 加强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 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有环孢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烷化剂和抗代谢药等。 免疫抑制药都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正常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均呈抑制作用。故长期应用后,除了各药的特有毒性外,尚易出现降低机体抵抗力而诱发感染、肿瘤发生率增加及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等不良反应。 环孢素 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 A)是霉菌Tolypocladium inflatum生成的一种脂溶性环状十一肽化合。它可选择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口服环孢素可被吸收,但不完全,其生物利用度仅20%~50%。口服后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有40%的药物存在于血浆,50%在红细胞,10%在白细胞。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常用的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它们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 烷化剂 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白消安、噻替派等。它们能选择性地抑制B淋巴细胞,大剂量也能抑制T淋巴细胞。 抗代谢药类 常用6-巯嘌呤与硫唑嘌呤。它们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是直接抗淋巴细胞的抗体,现已能用单克隆抗体技术生产,特异性高,安全性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