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样的事情在雷柏身上是不允许发生的,为什么代理商会那么听我的话?因为我没有钱在他手里,如果你是放帐给代理商的,那厂商就只有听代理商的了。现在我们的代理商一月最多的在我们公司提货300万~400万元人民币,如果放账的话,那我可能会有600万的应收款在代理商手里,我不敢对他停货,从而变成他指挥我了,这样厂商的销售策略可能就没有办法落实到位了。但我现在没有这样的顾虑,我们手上都有代理商的保证金,不允许代理商串货,必须保证我们要求的价格范围内销售。卖低价就是破坏整个渠道的价格,这样代理商才会赚钱,他们自然就会跟着你一起走。 《创业邦》:当时的营销就是提前打广告,然后再发货,这容易让人想起深圳最早的一批创业者,史玉柱卖汉卡的时候,也是先把广告打出来,然后再去生产制造,当时是怎么想到这种作法的? 曾浩:当时有两个因素,第一就是当时打广告,我们的产品还没有生产出来,出了一点小状况,所以我延迟出货;第二个问题是雷柏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代理商都是从零开始建立的,而且在很多区域都没有代理商,那就意味着那个区域没有货品。这两个因素导致我们出货比广告慢了一点点。当时打广告还不是针对终端消费者的,而是出于招商而打的广告,打给渠道商,收到的效果还不错。 《创业邦》:创业初期的团队,在高峰阶段会有团队分崩离析,如何控制一起创业的团队出走,将技术带走? 曾浩:我无法控制,从我们公司研发部门出去的人,开了不下10个鼠标工厂。但是没有一个做起来的。他们看到我的成功,就想出去做一个,但是他们忽略了很多因素,一个公司的成功是综合因素造就的,他能学走我的技术,但是他学不走我们其他的很多素质。出去的人给我造成很大的伤害,把我的客户拉走一大片的,基本上都没有。 《创业邦》: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海外战略本土化的设想是什么?渠道的人才考量? 曾浩:过去一直没有拓展海外市场,是因为中国市场不够稳固,我们只有完全把一个区域搞定了,才有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目前看来,中国这个区域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接下来是让雷柏在更多的国家曝光,而且是用心经营,不是随意性销售。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基本失败的例子比较多。鼠标行业相对成熟些,第一,外设的整个技术含量不高,因为过去没有一个中国企业挑战他们,所以他们很顺利地就占了80%的市场,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和海外的一些客户做沟通,请他们做代理,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会比较好做。 海外的渠道和中国渠道完全不一样,如果争取了那几家连锁商,渠道会比中国做得快很多,中国需要一个省份一个省份地谈,海外市场只要将一两家大连锁搞定了,自然整个国家的渠道就搞定了,在海外,90%的外设产品都是通过连锁渠道出去的,他们没有电脑城。 这个行业比较封闭,不像其他行业一样会存在本土化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一种使用习惯的问题,但键盘鼠标还好,审美习惯和使用都差不多,以前已经卖了很多鼠标去美国、欧洲,这个之前通过贴牌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当地消费者的一些需求了。海外渠道要用本土化的人来做销售。 未来要同时打美国和北美两个大市场,这两个市场,罗技和微软一年大概100亿元人民币,市场多大,你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很大的战役,而且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一个上市是海外战略、海外品牌营销的方式之一。如果这一次不成功,我们就永远不要去了。 《创业邦》:对创业者的希望。技术型的创业公司最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曾浩:技术型的创业公司,如果想做得很大,你必须懂营销,产品再好,没办法配合营销,那一切都等于零。如果你就想做个小老板,不懂营销,那没问题。还有就是技术和对市场的敏感度。有很多老板技术很高,但是始终不明白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技术可能是最领先的,但是消费者不买他的账。他的技术第一和消费者无关。整个营销观和触觉要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