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是北京最好的名片,他们真诚的微笑,让人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快乐;而另一方面,许多人在把泥塑、摄影等爱好变成赖以生存的手段后,却失去了原本的激情。物质报酬和兴趣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近日发表在《经济学季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志愿型工作相比,报酬可能会降低人们的生产力和快乐。
在研究中,研究者给一部分学生金额不等的现金报酬,要求他们完成一项像智商测试一样的问卷;对第二部分学生,研究者言语激励他们进行慈善募捐,而不给任何报酬。研究的结果显示,许诺报酬越高的受试者,其工作卖力程度越高,但是,与那些相比,有报偿的工作者工作成绩并不如从事无偿募捐的学生好,志愿工作者们往往更能完成高难度的工作、同时也获得较高的主观幸福感。
对这种实验结果,美国心理学家德西的解释是:人行动的动机分为内在和外在两种,内在的动机则更为持久、也能促进有效工作;适度的外部奖赏能增强人的积极性,但当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即“过度理由效应”。
在IBM有一句拗口的口号:加薪非必然,管理者就是聪明地避免了这一心理效应。所以,作为老板,要认识到员工并非一味追求重奖的勇夫,高薪并不是留住人才的唯一途径;而对员工来说,正如管理学家贝克所说,为工作而工作,才是工作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