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江街道沙浦居委村民吴生向记者讲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由“大锅饭”体制转变为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经营的制度,国家还实施各种补助农业生产的措施,这种巨大的变化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民们逐渐走上奔康致富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承包了村里20亩山地,规划分成养猪场、果树林、鱼塘,以“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营。养猪场里圈养了近70头猪,其中十几头大猪已有300多市斤重,下个月就可以上市;养猪场和鱼塘相邻,猪粪可以直接冲到塘中当作鱼的饲料;养猪场和鱼塘附近就是龙眼、荔枝、橄榄等各种果树,大约200棵果树错落分布,总年产量约有2万斤。收益因当年行情而异,但每年仅鱼塘就有1万元的纯收入,可以说是“稳赚”。
我认为,现在农民的生活这么好,经营方式这样自主,都是改革开放政策的功劳,如果在改革开放之前,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记得改革开放前,大家吃“大锅饭”,计划经济制度下物资供应非常紧缺,一个人每天早出晚归干农活只能挣8分钱“工分”,年终一结账,很多村民还倒欠生产队的钱,一个个家贫如洗,连饭都吃不饱。想“奔康致富”是不允许的。一些人冒险搞“副业”,暗地里喂养几只鸭子,就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送到“学习班”进行“思想改造”。在那个年代,很多事现在想起来觉得很荒唐,如果家里有一条鱼想送给住在城市里的亲戚,害怕在路上被查出来误以为拿去贩卖,要在鱼头贴上红纸条,表明是“送亲戚”才免去麻烦。现在讲给年轻人听他们都当作笑话,但它恰恰反映了当时生活艰苦的程度。
现在就不一样了,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在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市场上需要什么产品,农民就可以种植、经营什么产品,非常自由。政府也鼓励农民奔康致富,实施很多优惠措施,大力扶持农业的发展,如养一只母猪补贴100元、定期发放疫苗、农业生产供电优惠等,我们体会到其中的实惠,大家的积极性也被激发了。以养猪来说,我从事养猪已经将近20年,养猪收益逐年攀升,成为不少农户的“香饽饽”。
为了获得最新的新闻资讯,我们还定制了“农信通”。这两天我从“农信通”的信息得知,标准化规模生猪扩繁场等可根据规模大小获得中央20万100万元的补助投资,这给我们农民更大的信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打算接下来两年继续扩大养猪场的规模,与其它产业有机结合,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