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春节以后,猪肉价格一路下跌,猪价下跌虽是季节性规律,但今年跌幅明显较往年大。生猪价格连续13周下降,猪粮比价连续15周下降,已经连续4周低于盈亏平衡点6∶1。相较于前几周,近半月猪肉价格跌幅已经放缓,逐步趋稳。那么,造成猪肉价格涨涨跌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
终端消费低迷和生猪供应充足是猪肉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去年生猪价格一路高涨,一些养殖户纷纷补栏,加之猪病形势较为平稳,成活率较高,造成今年市场供应量持续增加。截至2012年3月份生猪存栏46167万头,同比增长5.46%,能繁母猪存栏4954万头,同比增长4.04%。同时,今年以来终端消费低迷不振,造成生猪价格一路下滑。
轮储、放储和猪肉进口的量增价扬对市场亦造成一定冲击。据上海海关统计,去年7月起,上海海关关区猪肉进口量已连续8个月呈现成倍激增态势。2012年前2个月我国猪肉进口保持量增价扬态势,4月初海关通报进口猪肉的数据,同比增幅80%以上。进口肉不仅对终端肉价影响较大,而且还大大影响到屠宰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从而影响屠宰企业的收购、屠宰积极性。
“过山车”般的生猪市场行情似乎成为了养猪行业难以摆脱的一个“魔咒”。在2008年生猪和猪肉市场持续高价和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拉动下,生猪养殖快速发展,在2009年生猪生产周期性调整中,全国生猪产能过剩的情况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肉价随之出现下跌。由于各方积极努力,生猪产能在低谷期积极调整,于2010年6月中旬猪肉价格止跌触底反弹。受生猪供应偏紧、饲料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2011年猪肉价格一路飙涨,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创200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在经历去年的快速上涨之后,今年又转而掉头向下,直至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
生猪生产具有周期性,价值规律调节供求关系变化。以生猪市场波动周期来看,市场走出亏损进入盈利,随着猪价和盈利的上涨,逐渐带动补栏、存栏的恢复,存栏恢复带动后期供应的增加,价格和盈利再次下跌,最终再次进入亏损。此外,生猪养殖规模、养殖成本及疫病等也是影响生猪市场变化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存栏量50头以下的散户逐渐退出养殖市场,目前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约是66%。经历了2009年、2010年的亏损和疫病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而选择外出务工。由于养猪业和外出务工相比投入过高、风险较大、工作环境差,收入还不稳定,因此,即使2011年出现了每头猪平均盈利700元的情况,也并未带动退出去的中小散户重回养猪业。中小散户大量退出后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给大型规模企业扩张,但由于规模猪场扩张需要的土地、资金、人力和环保等问题,只有部分大型企业拿到地后才最终扩大规模进行了补栏。生猪产业发展遭遇的瓶颈均为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难题,因此,最终将影响到市场的变化趋势。
目前生猪生产整体已进入高成本阶段。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中,最主要的还是人工、饲料和流通成本,整体通胀的大环境也加剧了养殖成本的上涨。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玉米、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大幅度上涨,今年1季度玉米平均价格为2.38元/公斤,同比上涨11.16%。2011年生猪饲养员工资同比平均涨幅在20%以上。据调查,2010年养1头猪的成本约1200元,2011年需要约150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25%左右。仔猪价格上涨,运输、防疫、水电等费用的增加,也推高了饲养成本。在近期猪价疯狂下跌的同时,玉米、豆粕、配合饲料价格均在大幅上涨,而且玉米和配合饲料的价格极有可能在近期便突破2011年9月的历史高点并创出新高。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