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国内玉米期货结束了平淡无奇的走势,大幅上涨。玉米自7 月初见到1600 附近低点后,震荡略走高,做足铺垫,8 月中旬出现大幅拉升,直逼1750 高位。国内玉米本月的上涨也有自有其内支撑因素,8 月正是处在现货玉米供应紧张,而新玉米还未大量上市的青黄不接时期,现货价格坚挺与期货市场低迷的背离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时间。下旬由于降雨出现,旱情炒作热情有所消退,能否再度冲击并突破前高还需看真实的供给情况,即在面积增加单产受旱情影响下总产量是下降还是持平将对未来走势指明方向。
一、玉米市场受天气影响加剧
1 玉米供需充裕,天气情况可能对产量形成影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根据当前国内玉米生产状况,预测年内玉米产量有望达到16650 万吨,同比增加59 万吨,增幅0.4%,实现产量连续六年增产。有利因素之一是播种面积增加。
2009 年春播和夏播玉米播种面积继续扩大,预计达到2960 万公顷,同比增加45 万公顷,增幅1.55%。东北、华北和西北产区面积均有不同幅度提高。农业部日前预计,2009 年全国秋粮面积增加1300 万亩左右,全年粮食面积有望达16.2 亿亩,同比增加2300 万亩左右。
图为玉米产量走势图
不过今年玉米的生长期受到天气的影响比较强烈,单产受影响的不确定性仍在。前期低温天气一度延缓了玉米的长势,而近期的干旱则可能对产量形成实质影响。7 月下旬以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五省(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同时持续高温天气,造成土壤失墒加快,农业旱情迅速发展。农业部截至17 日19 时统计数据称,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91 亿亩,比多年同期均值多4900 万亩,其中重旱7221 万亩,干枯2019 万亩。针对当前北方部分地区的严重旱情,农业部15 日启动了农业抗旱三级应急响应。当前严重旱情发生在玉米、大豆主产区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秋粮生产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在中国最大的玉米产区吉林省,60%以上的耕地已经受灾,面积达4200 多万亩。虽然近期出现降雨旱情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减产预期依然强烈。
农业部农情调度信息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西五省区是此次大旱的重灾区。这五个省区作为中国秋粮主产区,产量占全国粮食的30%左右。因此本次旱情对农产品整体的影响力可能会高于今年上半年冬小麦产区干旱形成的影响。但在面积增加与旱情的角力之中,产量的明确信息需在9 月中旬新玉米大量上市后逐渐明朗。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