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价格上行空间受到抑制
今年一季度玉米价格上涨并非受需求旺盛的拉动,相反一季度正处于玉米饲料消费淡季,下游养殖业疲弱态势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尽管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推动下有所增加,但是多数企业普遍反映饲料销量增长幅度不及往年。而且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国内肉蛋类产品消费量明显下降,终端需求下降影响获利水平进而影响补栏需求,这对玉米价格的上行空间形成抑制。一方面,2008年的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使国内养殖业遭遇受重创,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使全球消费急剧下降,国内养殖业更是雪上加霜,虽然国家对养殖业给予补贴及保险等措施,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而玉米价格却在国家托市政策支撑下逐步上涨,导致养殖户利润被逐渐蚕食,少数散养户出现亏损;另一方面,今年春节过后国内生猪价格重转跌势,且跌幅超乎预期,较大程度影响了养殖户春季补栏的积极性,导致玉米饲料消费始终难以走出低谷,对其价格上行构成明显压力。
(三)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深加工企业被迫提价
元旦之后,东北产区第三批玉米政策收购计划正全面启动,政策收储进度逐渐加快,东北玉米购销市场人气有所恢复,不仅多数农民售粮更为踊跃,同时一些前期普遍持续观望的粮商也加入到采购行列。但由于国储收购价格优势明显及农民手中余粮不断减少,东北多数用粮企业收购难度不断加大。特别是此前东北多数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较国储库明显偏低100元/吨以上,多数大型深加工企业为避免出现收购量大幅下降情况,不得不上调收购价格。此外,深加工产品(淀粉、酒精等)价格上涨使其生产亏损状况有所缓解也支持企业提高原料玉米收购价格。截止3月末,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550元/吨,较2月末上涨170元/吨,涨幅达12%。目前,距离政策收储的截止日期渐渐接近,而东北产区玉米余粮水平相对有限,届时去年3月份东北国储与深加工企业互相提价争粮的场面或将再度上演。
(四)农户惜售心理较为强烈,市场看涨预期明显增强
国家先后下达四批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在东北产区发挥了强大的市场效应,尤其是2月末3月初以后,东北玉米价格涨势较为明显,多数市场的收购价格已基本向政策价靠拢,部分深加工企业甚至超出政策托市价格收购。随着国储收购进度的不断加快,农户手中余粮逐渐被吸纳。而面对持续上涨的玉米价格,大多农户对后期市场价格看涨预期明显增强,且部分农民存有惜售心理。同时,政策收储任务仍未完成,加上各方收购主体较多,给农户的收购价格也不尽相同,因此农户普遍认为遇到一个好时机,很多农民对现在是否卖粮有些犹豫,一些农民表示会继续观望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农民表示要把余粮留到6、7月份再出手,期望到时候卖个好价钱。
(五)国际玉米价格温和上涨,对国内市场有所促进
今年一季度以来,国际玉米市场经历了1-2月份小幅回落过程。进入3月份之后,受国际市场需求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坚挺上扬及新年度美国玉米播种面积预期减少等因素影响,国际玉米价格持续温和上涨。截止3月2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从2月末低点时的3.49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940元/吨)涨至3.93美元/蒲式耳(折合人民币1058元/吨),涨幅达13%。3月美国墨西哥湾3号黄玉米平均离岸价由2月末低点时每吨161(折合人民币1101元)美元涨至173美元(折合人民币1183元),涨幅为7%。
三、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展望
展望后市,2009年影响国内玉米价格走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不利于价格上涨的因素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也较多。不过,除了受其自身供需基本面因素影响之外,政策性因素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2009年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充足,玉米消费增长缓慢,玉米价格仍将面临压力。而且短期玉米市场需求依然难以明显恢复、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缓和等方面均不利于玉米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在国家进行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和顺价销售的主导下,国内玉米价格将易涨难跌。而且,随着国家对玉米市场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大,政策价格将成为市场价格风向标。具体分析如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