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秋季新粮上市至今,国家对东北玉米主产区先后下达四批总计4000万吨的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国内玉米价格在托市收购利好政策强劲支撑下, 2008年底终于止跌企稳,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反弹。进入2009年以后,国内玉米市场“政策市”特征更加明显,促使玉米价格在经历短暂小幅波动行情之后逐渐步入全面上行通道。特别是3月份以后,随着国储收购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东北产区玉米价格涨势尤为明显,并与政策价基本接近,局部甚至超出政策价格,进而带动其它产销区玉米价格稳步上涨。现对2009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分析报告如下:
一、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1月份,东北产区第三批200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收购计划开始启动,国内玉米价格逐步止跌趋稳,局部地区出现反弹。截止1月末,我省部分县(市)玉米(水分14%)收购均价(单位:元/公斤,下同)为1.46-1.50,其中榆树为1.48,吉林为1.36,松原为1.34,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上涨 0.02、0.01、0.02;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单位:元/吨,下同)为1360,与去年12月末持平;黑龙江为1300,与去年12月末持平;辽宁为1440,较去年12月末上涨30;销区广东为1590,上海为1600,福建为1580,分别较去年12月末上涨30、40、10。进入2月份以后,市场仍沉浸在春节气氛中,购销相对平淡,价格保持稳定;2月中旬,第四批10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计划正式公布,前期市场看好预期得以兑现,东北、华北两大主产区玉米价格普遍出现上涨,并带动其它产销区玉米呈现全面回暖趋势。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后,受托市收购政策强劲支撑及市场粮源有限等因素影响,东北玉米价格整体水平再上一个台阶,部分地区价格接近或甚至超出政策托市价格。其中我省长春大成公司二等玉米收购价格曾达到1530,超出政策收购价格30。虽然3月下旬,受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以及农民售粮进度加快等因素影响,东北及华北产区局部价格出现回落行情(幅度10-40不等),但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国内玉米价格整体稳步趋升基调仍未改变。截止3月末,我省二等玉米出库价为1620,黑龙江为1600,辽宁为1660,分别较2 月末上涨80、80、90,销区广东为1720,上海为1680,福建为1720,分别较2月末上涨120、40、100。总的来看,2009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涨态势。
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因素分析
今年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由去年四季度弱势下跌行情转变为稳步上涨。究其原因,临时玉米收储政策是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主要推动力。同时,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农户惜售心理强烈,市场看涨预期增强也对玉米价格上涨有所促动。不过,玉米饲料消费处于淡季,也对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所抑制。
(一)国家调控政策作用明显,助推玉米价格普遍上涨
一是临时存储玉米托市收购力度不断加大。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已经先后在东北四省区下达三批临时玉米存储收购计划,总计数量为3000万吨。前三批托市收购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下跌势头,并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2009年2月中旬,国家又下达第四批托市收购计划,数量为1000万吨,收购执行期截止到4月底。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收购进度和市场情况,及时下达后续批次的收购计划。从收储数量来看,加上本次收储计划,国家共在东北产区计划收储4000万吨2008年产玉米,约占东北玉米产量的60%以上,商品量近90%,约占全国玉米产量的 25%左右,商品量40%左右。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对国内玉米行情起到较强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国家手里将掌握东北产区绝大部分可以流通的粮源;二是继续实行产销区之间玉米跨省移库计划。3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几部门联合印发通知,下达2009年第一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计划300万吨,其中玉米 163万吨,全部为东北地区收购的国家临时存储粮食。此次国家下达关于临时存储粮食的跨省移库计划,其作用不仅是为了缓解东北粮库仓储压力,更是为了平衡国内各区域间的玉米库存分布。 [1] [2] [3] 下一页 |